旅游線路分類
駐馬店碴岈山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旺季門票(3.1-11.30)70元(僅供參考),淡季門票(12.1-2.28)40元(僅供參考)
景點地址:中國河南駐馬店碴岈山風景名勝區
交通信息: 乘車路線: 火車站出發,坐直達的中巴車到景區即可。 坐遂平或者西平的城際公交車,到遂平南環下車。下了車 乘車路線: 火車站出發,坐直達的中巴車到景區即可。 坐遂平或者西平的城際公交車,到遂平南環下車。下了車以后,走到對面等去嵖岈山風景區的車。 乘坐的是遂平的車,進“社會站”,到站再下車,站里面可以換乘去風景區的車。
駐馬店碴岈山簡介:
碴岈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遂平縣境內,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積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河南省十大熱點景區和18個重點風景區之一。碴岈山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華夏圖騰林”、“地質公園”、“西游記全書”和“東方第一社”之美譽。
景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的碴岈山,南臨駐馬店市,距武漢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鄭州180公里。107國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縱貫遂平縣境,距景區25公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現代化的交通條件,縮短了景區與大都市之間的距離,交通方便快捷。
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的酷山,處在南北氣候的過度地帶,四季風光如畫。陽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盛夏,綠樹成蔭,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銀裝素裹,冰清玉潔。山上眾峰崢嶸,洞壑幽邃,古樹參天,綠藤滴翠;山下涓涓細流,湖光倒影,交相輝映,如入仙境。有九大景觀、九大奇峰、九大異石、九大名棚、九大仙洞,各類景點200多處,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許瓚游覽崎岈山留下了“酷山秀尋仙蹤,隱隱云壑十萬峰”的絕美詩句,是對碴岈山美景的真實寫照。
嵖岈山主景區系伏牛山東緣余脈,又名玲瓏山、石猴仙山,山勢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奇特秀麗的風光畫卷。景區人文史跡星羅棋布,自然景觀枚不勝舉,有九大奇觀、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類景點200多處,著名景點60多處,具有“奇、險、奧、幽”四大特點,享有“華夏盆景”、“中州獨秀”、“江北石林”、“伏牛奇觀”之美譽。
新開發的嵖岈山天磨湖和琵琶湖生態旅游景區四季風光如畫:春有桃花迎細雨;夏有杜鵑滿山紅;秋有野菊迎風雪;冬有松柏傲霜寒。山上眾峰崢嶸,奇石突兀,洞壑幽邃,古樹參天,層巒疊翠,雄奇壯觀,兼有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蕩之幽;山下流水潺潺、湖光倒影,既有南方青山之靈秀,又有北方峻嶺之雄渾。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游此山后親書“別是洞天”。明代禮部尚書、詩人許瓚曾在此寫下了“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云壑十萬峰”的著名詩句。當代大書法家李鐸也在此留下了“漫道黃山天下奇,嵖岈峭麗世間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絕獻靈峰看欲迷”的贊美之辭。
在嵖岈山主景區外,還有林海碧濤、鳥語花香的鳳鳴谷森林公園;峽深壁陡、丹霞遍布的紅石崖景區;瀑布飛瀉、野趣濃郁的龍天溝景區;碧波蕩漾、鳥翔魚躍的獅象湖水上樂園及保護完好、資料翔實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陳列館與嵖岈山相得益彰、和壁生輝,組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景區歷史故事
嵖岈山風景區歷史悠久,人文資源璀璨奪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代吳楚在此爭雄,吳王死后,葬于天磨峰下,雖歷經滄桑,“吳王墓”仍在;隋朝名將竇建德兵敗嵖岈山,戰死后葬在鳳鳴谷中;唐代王仙芝部將尚讓曾屯兵于此,后與黃巢合力守山,現有“黃巢洞”;明末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進駐嵖岈山,現有“點將臺”及“高官亭”;清代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現存“乾隆探險洞”和供乾隆安寢的“順天宮”為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少奇、李先念、范文瀾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發展革命根據地,留下了輝煌的戰斗足跡。1958年,這里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親臨遂平縣視察,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西游記》拍攝地
嵖岈山風景區文化底蘊豐厚,與西游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聯,源遠流長。著名高僧玄奘早期在嵖岈山一帶頌經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三弟子道一就是嵖岈山人;窗膊抛訁浅卸鳛楸艿溸h行,途徑嵖岈山,從嵖岈山石猴、睡唐僧、醉八戒、白龍馬、定海神針、老君花園、黑風洞、高老莊、流沙河等天造地設、惟妙惟肖的奇石景觀中汲取靈感,撞開了醞釀已久的藝術閘門,創作千古巨著《西游記》。隨著中央電視臺《西游記》續集在此拍攝和在全國的播放,使嵖岈山風景區飲譽全國,名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