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線路分類
大足石刻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1.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8/29日) 寶頂山石刻門票:人民幣90元(僅供參考) 圣壽寺門票:人民幣20元( 1.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8/29日) 寶頂山石刻門票:人民幣90元(僅供參考) 圣壽寺門票:人民幣20元(僅供參考) 寶頂山石刻、圣壽寺聯票:人民幣100元(僅供參考) 寶頂山、北山石刻聯票:人民幣120元(僅供參考) 寶頂山、北山石刻、圣壽寺聯票:人民幣130元(僅供參考) 北山石刻門票:人民幣70元(僅供參考) 免票參觀的游客,每人分別繳納制票成本費:人民幣2元(僅供參考)。 除北山和寶頂山石刻聯票兩日內分別一次性有效外,其余門票均當日一次性有效。 2.旺季(3月1日——11月30日) 寶頂山石刻門票:人民幣120元(僅供參考) 圣壽寺門票:人民幣20元(僅供參考) 寶頂山石刻、
景點地址:重慶大足縣龍崗鎮北山路7號
交通信息: 自駕:從雙塔路出發--從重慶大足汽車站向正北方向出發,沿雙塔路行駛180米,在南門橋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 自駕:從雙塔路出發--從重慶大足汽車站向正北方向出發,沿雙塔路行駛180米,在南門橋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沿環島行駛30米,在第2個出口右前方轉彎進入雙塔路--沿雙塔路行駛440米,過左側的格力電器4S專賣連鎖店約70米后,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沿環島行駛10米,在第1個出口右前方轉彎進入北環中路--沿北環中路行駛50米,左轉進入北山路--沿北山路行駛25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大足石刻簡介:
“北敦煌、南大足”,就算看過龍門,走過云岡,大足石刻作為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代表作仍然是不能錯過的。她集我國石窟藝術之大成,把我國石窟藝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74處5萬余尊宗教石刻造像的總稱。大足位于四川盆地東南,西距成都271公里,東去重慶167公里。全縣面積約1400平方公里。大足建縣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30多年歷史,其縣名取“大豐大足”之意。大足石刻始創于初唐永徽年間,歷經晚唐、五代,盛于兩宋,綿延明清。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北山、寶頂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處(南山、石門山、石篆山、北塔),妙高山、舒成巖、尖子山等68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山、寶頂山可為大足石刻中最具規模、最有價值、最集中、藝術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1999年12月1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5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從藝術上來說,大足石刻體現了我國晚期佛教造像“神的人化”的特征。
北山石刻中的“轉輪經藏窟”被許多藝術家譽為宋代石刻之精華和代表,此窟石刻造像秀美、雕刻精細、整體布局和諧協調、保存完好無損,堪稱東方美神之大薈萃。特別是此窟中的普賢菩薩,具有東方女性美的特征,表情溫柔嫻靜、典雅大方,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另外,二十二章《古文孝經碑》,則被稱為“寰宇間僅此一刻”。
寶頂山石刻,氣勢磅礴,宛如一卷鐫刻在500多米的崖壁上的連環圖畫,前后內容連接,雕像無一雷同。而且佛教的世俗化、民族化、生活化特別顯著,可以說完全是中國化了。
南山石刻是中國道教造像的代表,其中的三清古洞,是最完備而有系統的反映宋代道教神系的實物資料,是中國宋代雕刻最為精美的石窟。
石篆山石刻是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在石窟中罕見。如孔子龕、老君龕等。
石門山石刻是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造像最具有特色,如玉皇大帝龕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銅鈴,似能目及千里;順風耳面貌丑怪,張耳作細聽狀;二像肌肉豐健,筋脈顯露,手法夸張。
作為晚期石窟藝術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于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范,與敦煌、云崗、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
“上朝峨眉,下朝寶頂”。“五山石刻”自古以來就是名勝之地。其中北山、寶頂山更是中外游客覽勝、信眾朝山進香、僧侶說法傳經的集中地。特別是以“天府靈山”著稱的寶頂山,歷來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日(傳為千手觀音的生日)前后,游客如云,數以萬計。自大足縣1980年對外開放以來,游客日增,年均在35萬人次以上,最高年達60萬人次,最高日達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