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簡介:
葛洲壩工程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設計三峽工程方案時,根本沒有想到要興建葛洲壩工程,而是后來在討論三峽大壩的選址問題的過程中,經過不同意見的爭論,形成了“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方案”,這才有了葛洲壩工程的建設。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國力有限,領導人更擔心一旦與美、蘇開戰,三峽大壩一旦被炸,四分之一甚至半壁江山將被水淹,人命和財物損失難以承受。三峽工程下游的葛洲壩工程可算是折衷和預備方案。
在長江干流梯級開發規劃中,葛洲壩工程是三峽工程的航運反調節梯級,修建三峽工程就需要修建葛洲壩工程。這是因為:
一、從航運方面考慮,一則三峽水電站在枯水期擔負電網調峰任務時,發電與不發電時的下泄流量變化較大,下游將產生不穩定流,一天24小時內的水位變幅也較大,對船舶航行和港口停泊條件不利,因此,必須利用葛洲壩水庫進行反調節。
二、三峽壩址三斗坪至南津關有38公里山區河道,如不加以渠化而讓其仍處于天然狀態,航道條件較差,難以通過萬噸級船隊,三峽工程的航運效益也難以發揮。因此,需要利用葛洲壩水庫渠化該段航道。從發電方面考慮,從三斗坪到葛洲壩之間,尚有27米水位落差可以用來發電,可發電150多億千瓦時,效益十分可觀。
按照長江干流梯級開發規劃中的建設順序,三峽工程下游的葛洲壩工程宜在三峽工程開工之后幾年開始修建,以避免三峽工程在葛洲壩水庫中修建大江土石圍堰。
葛洲壩水電站的建造其實是完全為后來建造的三峽大壩做試驗的先期工程,在葛洲壩旁邊開辟了免費的葛洲壩公園,能近距離看到葛洲壩3號船閘,在3號船閘前面是通行量更大的2號船閘,如果做游輪參觀三峽大壩的話是會經過3號船閘的,第一次過船閘,感覺很新鮮,20多米的落差幾分鐘就可以升起來了!
景點數據來自 葛洲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