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合肥市轄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區和肥東、肥西、長豐3縣,并賦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綜合試驗區市級管理權限。2011年8月22日,巢湖市和廬江縣正式融入合肥。如今合肥市轄四縣、一市、四區及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面積達1.1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745.7萬人。她薈萃江淮靈秀,交融南北風情,傳統與現代相互輝映,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是一座充盈活力的中部城市。她承東接西、貫穿南北,是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來到這里,你能感受“包公文化”,探秘科學新城,暢游精彩山水,領略魅力安徽。接下來,我請各位一起領略合肥風光和皖山皖水。
合肥風光
合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縣,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三國時期,魏吳逐鹿,在合肥紛戰32年之久。公元215年,東吳主帥孫權攻打合肥,合肥守將張遼率八百精銳挫敗東吳十萬大軍,孫權策馬躍過西津橋,落荒而逃,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中,形象地描寫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作為三國故地,合肥遺存曹操教練弓弩手的古教弩臺、魏將滿寵修建的“三國新城”遺址,至今流傳著斛兵塘、藏舟浦、箏笛浦等動人傳說。
逍遙津
張遼威震逍遙津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鄉。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東縣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進士,擬任建昌知縣(江西永修)。但是,包拯信奉“父母在,不遠游”,辭官不授,在家奉養雙親。公元1037年,已39歲的包公登上仕途,離家出任揚州天長知縣。公元1062年,病逝于開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東郊大興集。
包公園
包公祠位于包公讀書處---香花墩上,四面環水,始建于1066年,是國內外包公祠、包公廟的鼻祖。包公墓內斂藏著包公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清風閣選用各種精美雕刻描繪了包公一生中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合肥是淮軍的發祥地,淮軍主要將領李鴻章、張樹聲、劉銘傳等9人均是合肥人。淮軍由李鴻章創立于19世紀60年代,將我國歷史上幾千年的皇家御林軍發展成現代國防軍,從咸豐到光緒年間,歷經半個世紀的興衰,從內地走向沿海,從安徽走向全國,成為晚清三大政治、軍事集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李鴻章是淮軍重要將領,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將入相歷四十年,東亞西歐涉九萬里,執掌清政府的內政外交。他組建淮軍,倡導洋務,推動外交,同時又鎮壓捻軍、太平軍,簽訂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自稱為大清朝這座破屋的“裱糊匠”,長期處于內憂外患的夾縫里,雖然畢生小心翼翼、披肝瀝膽,但終無力回天,不能挽大廈于將傾。毛澤東評價他“水淺而舟大”,梁啟超在為他撰寫的傳記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劉銘傳也是淮軍將領,著名抗法英雄,第一任臺灣巡撫,出生在合肥市肥西縣,中央電視臺去年熱播的《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他在臺灣修建鐵路、開煤礦、設機器局,為臺灣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鴻章、劉銘傳等淮軍將領在家鄉置下了大片房產。李鴻章故居陳列著與李鴻章相關的實物和史料,講述著李鴻章風云變幻的傳奇一生,更講述著“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
劉老圩,是劉銘傳的故居,占地六公頃,古木濃蔭,曲水環繞,深壕如淵,攻守兼備,是一座集居住和防衛于一體的百年圩堡,兼具北方建筑粗獷之氣和江南園林靈秀之美。除了劉老圩,周邊還有張樹聲、周盛波、唐殿魁等淮軍將領在家鄉建造的“張老圩”、“周老圩”和“唐老圩”等圩堡,形成了完整的淮軍圩堡群。
合肥是國家首批園林城市。作為國家首批三個園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綠色之城”的美稱。城內環城公園長8.7公里、面積137.6公頃,是全國最大、環帶最完整的敞開式公園,像一條美麗的“翡翠項鏈”,抱舊城于懷,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城園交融,渾然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2004年,環城公園水系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郊有紫蓬山、大蜀山兩座森林公園以及徽園等主題公園,森林景觀引入城市,最適宜人居。合肥瀕臨巢湖,城區南側至巢湖的岸線距離僅10公里,是美麗的濱湖城市。
環城公園
巢湖之濱有一處千年古鎮---三河。三水流貫,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典型水鄉風貌。三河古稱“鵲渚”,春秋時就已得名,歷史上曾在此發生過著名的吳楚“鵲渚之戰”。1858年,太平軍又在這里取得了震驚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墻、英王府等歷史遺跡。
古鎮三河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擁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200多家科研機構,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等42所高等院校,有近23萬科研人員,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國家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正在建設中國科學城。中國有8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合肥占2個,即中國科技大學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的超導托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合肥科教游已成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學科技,科技人當導游成為合肥一道靚麗風景。
合肥市科技館
說到合肥的科教優勢,還要介紹一位合肥名人,他就是現代著名物理學家、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楊振寧出生在合肥四古巷,1971年至今,先后十余次回到家鄉探親講學。合肥科技館設有楊振寧陳列館,楊振寧親自提供了部分藏品。三河古鎮修復開放了楊振寧舊居。
合肥是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正在奮力崛起的合肥,交通便捷,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航空港已開通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航線,正在規劃建設4E級區域性中心機場,口岸升級已經通過國家批準。鐵路已成為全國重要樞紐,合九鐵路、寧西鐵路、滬漢蓉鐵路在此交匯,隨著合寧、合武兩條時速達200公里的高速鐵路建成,將實現1小時之內到南京、2小時左右到武漢、3小時之內到上海。公路四通八達,合寧、合徐、合蕪、合安和合銅高速公路使合肥與長三角聯系十分緊密,到安徽各地非常便捷。無論你上黃山、攀九華、登天柱,還是游鳳陽明皇陵、看壽縣古城墻,或者去天堂寨、醉翁亭……從合肥都將十分方便和快捷。
黃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集名山之長,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道:“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古人因此稱“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合肥距離黃山260公里,隨著合銅黃高速建成,兩地往來更加便捷。
九華山以佛教圣地聞名,史稱“蓮花佛國”,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華山秀麗脫俗的風光、林立的寺廟建筑、特有的肉身菩薩,積累著中華民族千百年發展起來的佛教文化,形成了具有濃厚佛教色彩的山岳景觀。合肥到九華山的公路里程170公里。
天柱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旅游區,因主峰峻峭獨立,如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封天柱山為南岳,后隋文帝改封衡山為南岳,但天柱山仍以古南岳的尊號令人仰慕。合肥距離天柱山140公里,經合安高速僅一個多小時車程,天堂寨是華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撥1729米,系大別山第二高峰,古稱“吳楚東南第一關”。山間森林茂密,云海茫茫,泉眼密布,可謂“千巖萬壑生紫煙、山在虛無縹緲間”。天堂瀑布為一大奇觀,山中大小瀑布108道,落差50米以上的18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自然風光秀麗。中廟、姥山、四頂山、銀屏山、中廟像一串串“明珠”散落在巢湖。中廟立于磯石之上,三面臨水,為“湖天第一勝境”;四頂山四峰突起,三面瞰湖,是觀賞“巢湖夜月”、“四頂朝霞”絕佳處。半湯溫泉終年噴涌,冷暖合流。巢湖歷史悠久,是“伍子胥過昭關”、“霸王烏江自刎”的紀念地,也是名人丁汝昌、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戴安瀾的故里。
巢湖
鳳陽是花鼓之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全國農業大包干的發源地,到這里可以領略國內眾多“第一”,明代第一都---中都古城、明代第一陵---明皇陵、華夏第一樓---明中都鼓樓、中國農村第一村---小崗村。明中都皇故城位于鳳陽縣城西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是后來營建南京故宮和北京故宮的藍圖。六百余年來,遺址、遺物仍十分壯觀。奉天殿之側的五個巨型蟠龍石礎,每塊面積7.3平方米,刻工精細,形象生動,為國內第一。
壽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的故鄉,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名黃歇,楚國人,自公元前248年從淮北改封于吳地(今上海、蘇州和無錫一帶),春申君為使吳地免受水患并發展農業,曾主持疏浚東江、婁江、吳淞江“三江”。上海黃浦江得名及別名“申江”,上海別稱“申”都源自春申君黃歇。
此外,合肥周邊還有瑯琊山、齊云山等著名風景名勝區以及曹操和華佗故里亳州等歷史文化名城。
推進東向發展,是合肥市多年來堅持實施開放戰略、實現奮力崛起的重要舉措。旅游業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理應率先接軌,主動融入,為長三角地區游客提供多元化、差異性的產品。從自身來說,合肥是沿海的腹地、內地的前沿,與長三角地緣相近,交通相接,優越的區位條件使合肥融入長三角旅游經濟圈近水樓臺。更為重要的是,合肥綜合交通優勢日益凸顯,隨著合寧、合武高速鐵路建成,與長三角的聯系更加緊密。從外部看,隨著假日旅游、自駕車旅游、自助游的興起,合肥將以其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成為長三角游客休閑度假新的基地。
作為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合肥不僅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同時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擁有旅游星級飯店43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級,四星級飯店6家;旅行社100多家;旅游車船公司10多家。我們將以良好的設施、優質服務迎接各位的到來。
沒有來過合肥,合肥是陌生的。來到合肥,合肥是嶄新的。你會感受到濃郁的歷史人文氣息,領略精彩山水和魅力安徽。我們誠懇地希望兩地旅行商加強合作,就像合肥的名字一樣,聯手合作,爆發合力,共贏共進。
走進合肥,你會感受到合肥這座城市的優良品格。城市如人,事在人為。一方水土一方人。合肥人有良好的傳統,誠信質樸、不事張揚。改革開放培養新的城市精神:開放包容,誠信合作。優良傳統與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了合肥嶄新的城市品格,這就是開放、進取、誠信、務實。
五里飛虹
| |||||||||||
|
消息